【新2会员管理端10888|研究】文旅部部长雒树刚连发十四问:文化和旅游怎样深度融合 ?-新2会员管理端10888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新2会员管理端10888






      【新2会员管理端10888|研究】文旅部部长雒树刚连发十四问:文化和旅游怎样深度融合?
      时间:2019-07-02 作者:新2会员管理端10888控股集团 分类:公司动态 浏览 :1132次

      文化和旅游的最大、最佳的连接点在哪里?融合发展的路径有哪些?如何更好发挥旅游在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积极作用?如何增强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旅游便利度 ?如何开发更好更多适应境内外游客需求的优质旅游产品?如何推动全域旅游?如何推动民宿发展?如何推动旅游与教育、体育等领域的跨界融合?如何更好发挥冰雪经济、邮轮旅游、低空旅游等新型业态?如何加强对文化和旅游市场的监管?如何防范化解妥善应对各类旅游安全事件?如何做强国内旅游?如何提振入境旅游?如何引导出境游客成为中国故事的生动讲述者、自觉传播者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 、部长雒树刚在参加2019中国旅游科学年会时 ,连发十四问,希望广大理论研究者走出书斋  、走出小圈子,立足旅游业的生动实践、聚焦难点热点问题开展研究。

      4月21日,2019中国旅游科学年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以“文化和旅游融合背景下的旅游理论建构与学科建设”这一主题,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 ,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把握旅游研究的正确方向 ,近段时间 ,旅游业取得了很多积极成效 ,在服务大局、对接国家战略方面发挥了旅游业的独特优势 ,持续推进公共服务 、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努力提高产品供给,冰雪旅游、邮轮旅游、研学旅游、夜间旅游等新业态不断涌现 ,旅游市场监管不断加强 ,旅游政策文件不断完善,港澳台交流合作不断深化。


      雒树刚表示 ,旅游集物质消费与精神享受于一体,旅游与文化密不可分。要用文化提升旅游品位,要以优秀人文资源为主干,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入旅游经济发展,精心打造出更多体现文化内涵 、人文精神的特色旅游精品 。要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遗产保护。要按照发展大旅游 ,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设施 、整合资源、加强管理、精心包装、加大宣传、打造精品 、扩大开放 、创新机制,推动旅游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雒树刚强调,面临新形势、新任务,下一步文化和旅游系统将以优质旅游为目标,积极推动旅游业繁荣有序发展。在旅游公共服务方面,坚持补齐短板、融合共享、全域覆盖,着力抓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智慧旅游。在旅游产业方面,着力促进国家文化公园、乡村民宿等新型业态发展 ,引导和推动冰雪旅游、温泉旅游等度假休闲旅游产品建设,大力提振入境旅游。在文化和旅游融合方面,努力推动理念融合 、职能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 、服务融合以及交流推广融合 ,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协同并进。

      雒树刚演讲精要 :


      (文字根据2019中国旅游科学年会现场实录,综合凤凰网旅游 、伍策看世界等内容编辑整理)


      五大关键词


      开展旅游理论研究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研究工作之中。


      关于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词:


      第一、综合产业、新兴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是发展经济、增进就业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 ,旅游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总书记强调,旅游业是新兴产业,方兴未艾,要不断加强各类软硬件建设,推动旅游业大发展 。要抓住乡村旅游兴起的时机,把资源变资产,实践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这些论述深刻分析了旅游业的特性。


      第二、文明旅游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文明旅游 ,多次倡导中国游客要文明旅游 。针对近年来社会反响强烈的旅游不文明行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要像反对“四风”一样,下决心整治旅游不文明的各种顽疾陋习。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论述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推动文明旅游。


      第三、厕所革命。一段时间内,国内旅游景点的突出问题是厕所少、厕所脏 ,“厕所革命”是提升旅游业品质的务实之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推进“厕所革命”的重要意义 、工作方法,是抓好“厕所革命”,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行动指南。


      第四、全域旅游。要按照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设施 、整合资源、加强管理 、精心包装、加大宣传 、打造精品、扩大开放、创新机制,推动旅游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这些重要论述为深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优质旅游发展提供了思想力 。


      第五、红色旅游。我们党在奋斗的历程中留下了很多遗迹遗址,每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发展红色旅游 ,指导思想要正确 ,旅游设施建设要同红色纪念设施相得益彰 ,要接好地气,不要“把内在精神弄没了”。这些重要论述为推动红色旅游健康发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遵循 。



      旅游集物质消费与精神享受于一体,旅游与文化密不可分 。要用文化提升旅游品位,要以优秀人文资源为主干 ,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入旅游经济发展,精心打造出更多体现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特色旅游精品。要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遗产保护 。关于旅游和文化工作的重要论述 ,为做好文化和旅游工作、开展旅游理论研究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我们必须学深悟透,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重要论述精神上来 。


      文旅融合成效初显


      近段时间,旅游业取得以下积极成效 :


      1、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 ,努力发挥旅游工作独特优势,服务大局,积极推动旅游发展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 、自贸实验区建设、“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和倡议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战略,会同有关部门出台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行动方案 ,以及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关文件 ,编制《深度贫困地区旅游规划》和《旅游扶贫规划》支持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旅游项目建设。许多贫困地区充分利用特色资源发展旅游,实现了脱贫摘帽 。


      2 、持续推进旅游公共服务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旅游厕所革命实现量的突破和质的提升。2018年以来 ,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近2.4万座,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旅游公共服务信息供给更加高效 ,交通标识指引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城市旅游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规范,许多省市发展智慧旅游,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便利 。


      3、努力增加旅游产品供给,提升品质 ,推进全域旅游向纵深发展 ,确立了全国500多个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覆盖各省份 。积极推动国有重点景区门票降价,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目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达三百个,全国旅游人次中有25%以上参与红色旅游。新推出九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积极推广冬季冰雪旅游 、度假休闲旅游 ,努力培育邮轮旅游、自驾车房车旅游、中医药旅游、研学旅游 、夜间旅游等新业态新产品 ,从环境标准两方面入手 ,发展旅游民宿。经过多方努力,产业发展态势良好。2018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55.39亿人次 ,同比增长10.8%;入出境旅游总人数达2.91亿人次,同比增长7.8% ;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91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9% 。据初步测算,2018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9.9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4%。


      4、加强旅游市场培育监管 ,营造良好环境。有序推进旅行社改革、导游执业改革、制定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等政策性文件 ,编制或修订旅游饭店等行业标准 ,加强旅游景区动态管理,50多家受到取消等级和警告等处理,11家摘牌 ,稳步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持续完善综合监管机制,不断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聚焦不合理低价游、非法一日游 、黑导游等顽疾,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安全监管 ,紧盯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去年共发布安全提示提醒30余次 ,及时有效处置境内外旅游安全事故,推进文明旅游,推进百城联动活动。


      5、深化对外对港澳台交流合作,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旅游服务外交大局作用不断彰显 ,政府交流机制不断深化。目前 ,我国同160多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文化和旅游协议或协定 ,已面向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国公民团队出境旅游业务。中加旅游年、中欧旅游年等活动成功举办,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交流更加密切 ,美丽中国等旅游推广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据世界经济论坛统计,2017年中国旅游竞争力升至全球第15位,对港澳台旅游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工作协调机制建设稳步推进,各类旅游推广活动 、旅游研习活动 、旅游博览会成功举办。2018年内地与港澳双向旅游交流1.81亿人次,大陆游客赴台222万人次,台湾同胞来大陆旅游614万人次 ,创历史新高。


      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成效初显。中央 、省、市级层面的已经完成机构组建任务 。文化旅游部门陆续组建完成,按照“宜融则融 、能融尽融”的思路,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在资源、项目 、平台、活动的有机融合上积极探索,统筹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 ,在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修建改造中增加文化内涵。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进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发展旅游演艺 ,出台了专门的政策文件,促进文创产品开发,统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和红色旅游、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与全域旅游,推出一批精品旅游项目和线路 ,游客到文化机构参观热情不断高涨 。2018年国庆和2019年元旦、春节 、清明假期,游客参观博物馆、图书馆 、美术馆 、科技馆的比例都超过40%,有效整合对外和对港澳台工作力量和项目 ,形成文化传播和旅游推广的合力 ,总体上来说,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稳中有进 ,“1+1大于2”的发展新优势正逐步形成。


      短板与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旅游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短板,这些问题有待采取措施进行解决:


      旅游资源的梳理开发还需进一步加强;


      旅游服务便利度仍需进一步改进 ;


      旅游景区企业导游管理水平尚待提升;


      重合发展的理念有待深化,规律有待进一步探索 ;


      旅游产业结构有待于优化景区收入过度依靠门票;


      旅游产业链不长 ,旅游衍生品开发不够;


      旅游时间不平衡,过度依赖假日旅游 ;


      出境旅游 、入境旅游不平衡,入境游有待提振等等。


      以优质旅游产品为目标


      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步入新方位 ,站在新起点,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 ,大宗旅游时代人们的旅游需求更加多样化,需要提供更多优质产品,我国经济发展转型需要旅游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深化人文交流 ,讲好中国故事,也需要旅游业发挥独特优势。


      下一步 ,文化和旅游系统将以优质旅游产品为目标 ,积极推动旅游业繁荣有序发展 。


      在旅游公共服务方面,坚持补齐短板、融合共享、全域覆盖,着力抓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景点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智慧旅游。


      在旅游产业方面,着力促进国家文化公园 、乡村民宿等新型业态发展,引导和推动冰雪旅游、温泉旅游等度假休闲旅游产品建设,大力提振入境旅游。


      在旅游市场方面 ,坚持一手抓执法监管,一手抓服务引导,建立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制度,加强在线旅游市场不合理低价游等领域执法监管 ,强化文明旅游宣传引导 ,实施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自营化,在对外和对港澳台交流合作方面着力创新理念和机制,提升质量和效益 ,服务外交大局,做强品牌项目和活动 ,发挥好旅游办事处等海外机构作用 ,拓宽与港澳台旅游业合作空间 。


      在文化和旅游融合方面,努力推动理念融合、职能融合 、产业融合、市场融合 、服务融合以及交流推广融合,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


      开创旅游研究新局面


      新时代旅游产业实践,为旅游理论研究提供丰富土壤、开拓广阔空间提出了迫切要求 ,希望广大旅游理论工作者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精神 ,立足旅游事业发展实践,积极推动理论创新,不断开创新时代旅游研究新局面 。


      广大旅游理论工作者要深化基础理论研究,努力构建中国特色旅游理论体系。近年来,旅游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不少重要成果,总体上看,对基础理论研究重视程度仍然不够 ,与规划研究 、项目研究的热闹景象相比还显得相对冷清 ,希望广大旅游理论工作者耐得住寂寞,下大力气加强旅游基础理论研究,努力形成旅游理论的中国学派 。要落实总书记的要求,体现基层性 、民主性 、原创性 、时代性、系统性 、专业性,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要总结好中国旅游的实践经验 ,努力提出区有独创性、前瞻性的理论,体现中国立场、中国价值、中国智慧的理念、主张、方案。


      广大旅游理论工作者要加强应用性研究,有效服务科学决策 。希望广大理论研究者走出书斋 、走出小圈子 ,立足旅游业的生动实践 、聚焦难点热点问题开展研究。比如说文化和旅游的最大、最佳的连接点在哪里 ?融合发展的路径有哪些 ?如何更好发挥旅游在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积极作用?如何增强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旅游便利度?如何开发更好更多适应境内外游客需求的优质旅游产品?如何推动全域旅游?如何推动民宿发展?如何推动旅游与教育、体育等领域的跨界融合?如何更好发挥冰雪经济、邮轮旅游、低空旅游等新型业态 ?如何加强对文化和旅游市场的监管 ?如何防范化解妥善应对各类旅游安全事件?如何做强国内旅游?如何提振入境旅游?如何引导出境游客成为中国故事的生动讲述者 、自觉传播者等等,这些问题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期待专家学者发挥优势 ,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 ,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特别是希望推出更多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研究成果。


      要加强学术交流,着力提升中国旅游研究的影响力 。理论建设既需立足本国实际 ,又需开门搞研究 。希望广大的旅游理论工作者不断拓宽视野,努力跟进,乃至引领旅游研究国际潮流。要创新话语体系,在总结提炼我国旅游业的成功模式和经验基础上,努力讲好中国旅游发展故事,要努力增强中国学界的影响力 ,不能只做材料和场所的简单提供者,也不能满足于在国外期刊发表几篇论文,而是要将重心放在提出创造性的观点上,为世界旅游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贡献中国智慧。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文化产业新视界”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