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2会员管理端10888|研究】书店,文旅融合不可或缺的新地标-新2会员管理端10888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新2会员管理端10888






      【新2会员管理端10888|研究】书店 ,文旅融合不可或缺的新地标
      时间 :2019-12-09 作者:新2会员管理端10888控股集团 分类:公司动态 浏览:1288次

      2012年 ,是书店生存最艰难的一年。近万家的民营书店相继倒闭,占总数的五成。但就在所有人都在感叹着“书店将死”时,新式书店却带着更包容的方式重回大众视线中。这是一个后书店时代 ,图书有了更多的生存方式 。无论哪个年代,人们都需要阅读 。书店不会消亡,它只会不断重生 。

      颜值即正义


      每年都有“最美书店”的评选出炉,每年都有新晋的网红打卡书店。书店要美,似乎已成为今天的商业共识 。
      而国内,第一所以设计闻名的书店,大概要属诞生于2013年4月上海泰晤士小镇一脚的钟书阁。
      经过一整年的紧张筹备,耗费40万元的设计费用,和1000平方米的占地面积,贮存了6万册的藏书,采用黑白交织、古典与现代相融合的空间设计,让钟书阁一横空出世,便夺下了“上海最美书店”的名号。

      钟书阁一反传统书店的朴素,将空间设计发挥到了极致。在这里 ,寻书变成了一场探险 ,读者可在不同的时代穿梭。
      一层的钟书阁,古典似迷宫,采用九宫格的设计,每个空间都有不同的主题。二层的钟书阁,明亮如圣殿,透明的穹顶和洁白的墙体,让人不自觉就压低了声音 ,放慢了脚步。

      除此之外,钟书阁的设计中多见镜与螺旋。陀螺式的楼梯,和铺满上方的镜面  ,为书店带来了浓郁的魔幻感。行走在其中,眼及之处皆是书籍,似真似幻,当真是一个书的天堂 。


      从“上海最美书店” ,到“中国最美书店”,钟书阁在六年的时间里,在苏州 、北京、杭州 、武汉等城市纷纷落脚。每一个城市的钟书阁 ,都不太相同,与其城市本身的特性相关 。
      钟书阁的出现,证明了濒临死亡的实体书店也可以回春。杭州店在开幕当天 ,人流量甚至达到了20000人次,最后不得不限流进入。

      到底要不要追求书店的设计感和颜值,也曾在网上引发过热议。有人认为这是在舍本逐末,丢掉了书店应有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是书店的迫不得已之举。事实上,钟书阁前身,诞生于1995年的钟书书店 ,在成为“最美书店”之前,已经关闭了三分之一的店铺,剩下的也岌岌可危。


      钟书阁的创办者金浩面对争议 ,这样说道 ,“希望读者因为钟书阁的‘美’逐步喜欢书店、愿意走进书店 、从而让大家养成多看书 、多读书的习惯。”
      文化氛围是引导和栽培出来的结果 ,发自内心爱书的永远是少数人,但如果能有办法让人们对书产生热情 ,愿意留出一部分时间去了解 ,美又有何不可呢?

      就连那个曾靠着统一红色招牌,在全国遍地开花的新华书店 ,也邀请了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为其进行了新的设计。
      位于上海爱琴海购物公园的书店“光的空间”,用朴拙的方形镂空木制书架,为读者打造了一个和谐的阅读空间。


      因为书店所处的商场外部看起来很像一枚巨型蛋,大家也亲切地称其为“安藤蛋”。安藤忠雄知道后,还挺开心。蛋在日语中和“卵”是同一个字,他说 ,“卵意味着生命,意味着孕育。”而这 ,也正是“最美书店”的价值所在。


      商业反哺文化


      西西弗书店目前已经有200多家实体店 ,并计划在今年再开100家店的西西弗书店,可能是当下规模最大的新连锁书店了 。
      然而西西弗的盈利不是靠卖书,而是靠店里的咖啡饮品、常驻文创品牌和会员制度。毕竟一本图书的毛利率仅有20-30%,而文创产品和饮品的毛利率则是书籍的2或3倍 。

      这种复合型书店商业模式 ,最早可以追溯到诚品书店。

      2012年,诚品书店在“百货购物”的类别中,拿下了台湾《天下杂志》评选出的金牌服务大赏第一名。
      而在入驻内陆的诚品苏州店,除了图书之外,其他空间被200个餐饮、服饰 、生活方式类的品牌所占领 。商场和餐饮比重达到65%,书业只占三成。

      这种复合型书店商业模式 ,最早可以追溯到诚品书店。2012年,诚品书店在“百货购物”的类别中,拿下了台湾《天下杂志》评选出的金牌服务大赏第一名。
      而在入驻内陆的诚品苏州店 ,除了图书之外,其他空间被200个餐饮、服饰、生活方式类的品牌所占领。商场和餐饮比重达到65%,书业只占三成 。


      书店售卖与书无关的事物,有违它的本质吗 ?一个网友是这样回答的,“如果在咖啡店里消磨时间花费的百元钱用在书店上,我觉得对社会来说更有益处。”

      这个看似贩卖文化的商业行为,也可以说是在重塑文化 。商业和文化并不矛盾,文化可以为商业带来机会 ,商业也可以反哺文化。


      商场里的连锁书店,不再是单纯售卖图书的地方,它类似于一个生活空间。书店成为了一个品牌,有它所代表的价值,和其所象征的生活方式 。而图书 ,则是这种生活方式的一个标签,一种元素 。
      或许连锁书店的选书没有那么高的标准 ,甚至可以有些快餐式。但它所传递出来的积极的生活观念 ,同样有其价值 。


      共享文化空间


      在中国,书店是到明清时才有的概念。那时候书籍属于稀有的资源 ,知识也被统治阶级所掌握着 ,寻常人若想读书 ,必要花费一番心血才行。
      而如今 ,知识成为触手可得的存在,甚至因为过度繁杂让人无所适从。但正是因为如此,我们也更需要书店了。书店不该死亡 ,也不会死亡 ,它只会因不同群体的需求 ,有了更多的存在形式。

      书店成为了一种共享 。如今 ,我们提到的书店 ,可能更多是售书与看书相综合的地方 ,我们需要的不是书,而是书所带来的宁静 。
      位于阿那亚社区的海边孤独图书馆 ,开馆至今人员爆满,总是需要限流。处在宁静的馆内,看海水敲打岸边,好像人也就放松了下来。高晓松的“晓书馆”,自成立以来,读者络绎不绝,慕名打卡而来的有,但也不乏真心留在这里看上半天书的人 。
      这些读者或许没有那么高的鉴赏能力 ,但若能让他们有对读书的向往和热情,何尝不是一件好事情。

      书店是一个文化空间。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单纯的购物并不能满足他们了 。在周末 ,想去滋养精神世界的人越来越多,各种沙龙活动也就出现在了各大书店中。

      在方所书店,尽管喧嚷吵闹,却总有风趣的作家学者,或是艺术家前来举办讲座。在page one书店 ,家长可以带着自己的孩子参加各种文艺活动体验 。而单向街书店,更是为追求独立思想的年轻人打造了一处精神交流之所。
      成为了互动场所的书店,人们对精神世界的陶养不再局限于书本之上 。对比于过去单一的汲取知识的方式,文化空间反而为人们带去了更多的热情。

      END







        XML地图